7月11日,数智时代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化座谈会在四川省总工会成功举办。此次座谈会是“数智时代劳动关系治理的法治化——2025年中德劳动法论坛”的前置交流研讨活动。来自德国不莱梅大学、美国北俄亥俄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法国普瓦捷大学,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国内外三十余名专家参会。与会嘉宾就数智时代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以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问题进行主题研讨。四川省总工会二级巡视员杨波主持座谈会,色情小说-校园色情小说
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教授致辞。

杨波巡视员代表四川省总工会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四川省省情和四川省工会工作基本情况。
娄宇教授对四川省总工会提供本次学术与实务部门对话研讨的机会表示感谢,对本次座谈会围绕数智时代背景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议题开展中外经验交流和研讨给予高度肯定,并预祝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座谈会第一阶段由四川省总工会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以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介绍。
四川省总工会保障部部长庞欣介绍了四川省总工会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和服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源头参与,通过两会建言等方式积极参与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方面的政策制定;二是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协商协调机制建设,配合人社部门与在川全国性头部平台企业建立“恳谈会”机制;三是协调整合工会系统和社会各方面资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办好事做实事。
四川省总工会法律部副部长张媛媛介绍了四川省总工会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方面取得的经验。通过多元化提升平台效能,全过程提升调解实效,智慧服务“网上调”等方式,四川省总工会打造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劳动争议“一站式”多元化解模式。
四川省总工会经济部副部长尹超介绍了四川省总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为推动改革落地见效,省总工会从多个关键环节发力:一是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凝聚改革合力;二是认真谋划改革举措,深入实施工匠级人才梯次培育“百千万计划”;三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产改“千企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座谈会第二阶段由中外各国专家学者分享本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与数智技术法律规制方案。
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学院沃尔夫冈·多伊普勒教授分享了德国保障劳动者权益以及欧盟算法规制的制度经验,并介绍德国主要通过劳资协商机制解决数智技术引入劳动用工所产生劳动权益问题。他认为,各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导致对数智用工的规制意愿不同,欧盟法律体系对人工智能在劳动用工中的应用保持审慎态度。
美国北俄亥俄大学里克·贝尔斯教授分享了美国劳动法体系特点。他认为,美国劳动法包括三个前提假设:工人自行组织联合、政府不介入劳资协商和以工厂为主要雇佣场景。美国劳动法自20世纪30年代制定后未作重大调整,因而在回应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化、人工智能发展及平台工作兴起等变化时存在不适应的情况。
意大利米兰大学奥索拉·拉佐里尼教授分享了意大利在平台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经验。她认为,意大利工会结构虽然多元,但也因此面临相互独立、利益难以统一的问题;平台工人难以得到集体劳动法保护,依赖向法院提起集体诉讼维权;数智时代下工会急需解决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集体协商中存在知识短板的问题。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潘蒂普·普鲁萨乔拉维特教授分享了泰国工会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情况。她认为,泰国劳动者加入工会比例较低在法律上的原因是,近一半的劳动者在农业和渔业等行业工作且多为外国人,而泰国劳动法不允许外国人组建工会,致使工会参与率较低;泰国虽起草了保护自由职业者和平台工人的法律,但因诸多内外部因素尚未通过。
法国普瓦捷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韩壮研究员分享了法国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两类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情况。他认为,在法国,骑手与网约车司机处境差异显著,网约车司机面临的是与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公平竞争问题,而骑手面临的是生存问题。总体来看,法国政府对平台用工向正式雇佣工转化持负面态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陈成分享了中国工会在数字时代的治理情况及未来方向。面对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工会正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治理效能,如推动建立职工之家等云平台、借助AI技术支撑的一函两书劳动监督机制。未来中国劳动数字治理法治化将向明确集体协商规则,探索监察、工会、平台三方共治等方向发展,力求构建更包容、有韧性的治理新生态。
最后,杨波巡视员高度肯定本次座谈会的交流成果,真诚希望通过经常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起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携手维护职工权益,深化彼此友谊,为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此次交流座谈活动中,中外学者与实践领域的专家深入交流观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7月12日举办的“数智时代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化——2025年中德劳动法论坛” 丰富了研讨素材并进行了充分预热。